5 月 22 日 1:30-2:30PM
新書發表暖身座談

地點:思想串流論壇
日期:5 月 22 日
時間:1:30 – 2:30 PM

台灣藝術家張耀煌以最新專書《張耀煌:當繪畫成為行動》首次登上西方出版界,由德國著名出版社Hatje Cantz Verlag出版,並由英國出版商Thames & Hudson全球發行。

張耀煌(藝術家)

身為當代水墨畫家,張耀煌致力探索繪畫中的表演性,以身體的高度參與性,將中國文人書法心法及西方表現形式的筆勢動態揉合為一。成長於二戰後的臺灣,其作品傳達出探討逆境與接納的視覺語匯,同時力求更高層次的靈性與平靜。強烈個人化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在張耀煌的繪畫中呼之躍出。他回歸中國水墨傳統,使用自體為軸心在畫布或宣紙上揮灑出剛健有力的線條,將藝術創作視為一種心身合一的試煉,透過行為藝術來探索中國文人文化、儒家思想、武術、書法、哲學和靈性之間的探討關係。

張耀煌生於1948年,現居及創作於台灣台北。甫於紐約 Performa 19 受邀展出;2019年六月在佛羅倫斯的斯特羅茲宮(Palazzo Strozzi)展演 。2019年初作為Outset 倫敦駐村藝術家,他於斯特羅茲宮展演作品,呼應Cookings Sections團隊所設計的空間。重要個人展覽包括瑪莉亞・魯斯.波楊所策劃之《流動的詩意》(2018年,義大利帕勒莫,Manifesta 12) 、《蒼生問》(2016年,義大利羅馬,MACRO),以及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覽(2015年,義大利威尼斯)。作品廣泛展出於亞洲,作品於上海美術館和釜山美術館列為永久館藏。

林似竹(獨立研究者與策展人)

墨齋的展覽與學術活動由藝術總監林似竹(Britta Erickson)博士負責主持。林似竹畢業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獲中國藝術史博士學位;2006年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贊助在北京研究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現為獨立學者與策展人,居於美國加州帕洛奧圖。其曾為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策劃 《文字遊戲:徐冰的當代藝術》展覽,也為史丹佛大學坎特視覺藝術中心策劃過《邊緣:當代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的邂逅》展覽。 2007年,她還參與策劃了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成都雙年展。此後,又作為特約策展人籌劃了2010年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上海:城市中的藝術》展覽。林似竹在當代中國藝術領域著述頗豐,已寫作了數部著作、論文和隨筆,並製作了當代水墨藝術紀錄片系列《墨詠》。此外,林女士也是香港”水墨會”、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及《典藏國際版文選》、《亞太藝術雜誌》編委成員。

 

朴東泉(策展人、藝術評論家)

策展人、藝術評論家朴東泉出生於1959年,目前擔任首爾Space99與人權和平博物館的館長。他曾經擔任韓國大田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首爾Platform-L當代藝術中心的首任館長以及白南準藝術中心的館長 (2011-2015年),白南準藝術中心在朴東泉的領導策劃下,推出了數個世界級的大型展覽,例如為紀念美國當代作曲家約翰‧凱吉百年誕辰的「X之音,約翰‧凱吉與之後」(X-sound: John Cage and after)、為紀念韓國藝術家白南準八十歲歲冥誕的「懷舊是一種擴張的反饋」(Nostalgia is an Expanded Feedback)、愛丁堡藝術節的邀演「現場直播:白南準原音重現」(Transmitted Live: Nam June Paik Resound)以及為白南準國際藝術獎所演出的「道格·阿提肯:電子大地」(Doug Aitken: Electric Earth)。在出任白南準藝術中心的館長前,朴東泉已參與策劃許了多韓國的世界性大型藝術展覽,包括擔任光州雙年展的總監、釜山雙年展的策展人、藝術總監與藝術顧問。

朴東泉分別於1982和1984年於首爾大學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主修哲學、美學以及藝術史,並於1987年在巴黎第一大學取得高等研究文憑;朴東泉也任教於首爾大學人文學院的美學系與研究所,並在梨花女子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延世大學傳播研究所與韓國藝術大學的特聘教授。

主持人:石瑞仁(藝評與策展人)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 This field i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nd should be left unchanged.

閱讀前期電子報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