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歲月話收藏:資深收藏家姚謙的收藏哲學 

對他來說,藝術絕對來自於生活,但並不表示人要把生活過得很藝術,而是從生活細節中觀察到不同的美,並跟藝術建立關係:「如果我們對於生活有一點內在追求的話,那你在生活裡面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什麼應該放在生活裡,這就是藝術。藝術絕對來自於生活,而不是生活需要藝術來添加。」


編輯:戴映萱

 

一九九六年秋天,姚謙在機緣巧合下,無意在敦南誠品書店看了蘇富比的拍賣預展,偶得劉奇偉的作品《斑馬》,自此展開他的收藏之路。姚謙先生從那天開始收藏藝術,動機單純來自對藝術的喜愛。久而久之,便一頭栽入了藝術的世界。

 

收藏藝術是一種痴,也可說是一種癮,但姚謙的收藏歷程並不是衝動而來的,他本身就有閱讀藝術的習慣,如此發展後讓他投入了藝術收藏,那幅劉其偉作品亦來自姚謙對他在非洲生活的書寫感興趣,進而轉到對視覺表現的品味。姚謙自幼即對藝術充滿熱情,天馬行空地畫畫,無所拘束。長大後雖沒有持續作畫,卻從未停止欣賞藝術,藝術如同良藥,帶給他工作之餘的精神支持。

 

身為知名作詞人、唱片製作人,姚謙是許多明星藝人背後的重要推手,事業巔峰期間工作幾乎佔據了他全部的時間,沒有喘息的空間。退出娛樂圈後,姚謙決定將時間的主權拿回來,主動地掌握自己的生活權。他搬離明星聚集的豪宅區,在台北郊區找了一處幽靜之地,在那裏,文字、音樂和藝術與他的日常交融在一起,擁有了屬於自己更多的時間,讓他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從藝術中穿越歷史的邊界

藝術收藏對姚謙最大的影響是促進他大量閱讀。勤讀藝術史、藝術家資料以及作品背後的時代涵意、哲學思考與文學脈絡,這些皆為他在收藏一件藝術品前所做的功課。〈莫大拉的懺悔〉(The Penitent Magdalen)是姚謙在今年蒐購的一件來自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畫室的十七世紀畫作。原主人是一名住柏林的猶太裔藏家,但畫作在二戰期間被納粹掠奪,而後輾轉進入一座美術館的典藏庫。自近幾年「文物歸還」風氣興盛,美術館希望歸還作品,但沒有尋得原主人後代而物歸原主,最後透過拍賣公司出售,找尋下一位有緣人,而那個人就是姚謙。

 

姚謙對魯本斯下了多年的研究,這段過程打開他對巴洛克時期繪畫的知識領域,同時讓他重新思考歷史與人的關係:畫家為什麼選這個題材?何以這樣構圖?作畫主因是否為了服務皇室或宗教領袖?如此探究藝術家和大時代的關係,以及那個時代的審美、文化與價值觀,引發他對時間和歷史脈絡的思考。藝術與時代的關係是緊密連結的,繪畫對應時間,唯有借古鑑今才能對照當代生活。對姚謙來說,藝術是最誠實的歷史:「我覺得文字的歷史都是贏家的歷史,藝術的歷史才是真實私人的歷史。透過藝術,瞭解當時的審美觀,時代觀,很多細節都藏在繪畫裡。」

 

除了西方大師的傑作,姚謙的收藏品類型非常廣泛,從古典到現代藝術;戰後到當代;雕塑到裝置。其中,日本雕塑大師舟越桂(Funakoshi Katsura)是姚謙特別欣賞的雕塑家,自九零年代初就開始注意到他的創作。當年他在日本工作,無意瞥見舟越桂在地鐵站的展覽海報,便前往觀展,其後開始收藏他的畫冊,直到現在擁有一件他的大型雕塑。舟越桂的雕塑具人體的優雅弧線,帶有對靈魂的刻畫。但讓姚謙最感興趣的是其創作取材宗教與神話的概念,以及他以東方藝術家角色去回溯西方雕塑史的觀點。無論形式具佛陀的審美,抑或西方雕塑的結構,其實刻畫的都是人的存在。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則是姚謙欣賞的另一位雕塑家,其創作談的便是人的本質、人在世間的存有狀態與周遭世界的新關係。姚謙裝置於家中院子的雕塑〈現在的時間〉(Present Time)是葛姆雷源自他1980年代末期經典系列所做的延伸。這件作品看似為一對雙重的人體,實則為兩個相連的完整主體,頭是另一個身體的延展。時間單位在同一個肉身的加倍喚起了對思想與行動的反思。

 

姚謙表示,葛姆雷以自己的肉身來丈量世界的邏輯是他極為欣賞的地方。即使到他近十年反映數位時代的鑄鐵作品,形式不同但仍然是以自己為單位,在線條幾何的解構與組構下,不斷挖掘雕塑的潛能,持續探索身體與時空、場域的辯證關係。藉由兩位東西方雕塑家的作品,姚謙得已穿越時間與邊界,在歷史的洪流中回溯雕塑的發展,探索不同時代的審美與文化羈絆如何影響藝術家在創作上的思考。這樣由閱讀到收藏,藉由藝術延伸閱讀並從中獲取知識養分,是讓姚謙對藝術收藏樂此不疲的原因。

 

結合藝術與生活的實踐者

姚謙的收藏旅程來自他對藝術的真心:研究、品味、照顧藝術品,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關於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姚謙絕對是實踐者。這些年,他的時間幾乎都在旅行與閱讀中度過,他從其中獲得的養分也反映到其藝術收藏。對他來說,藝術絕對來自於生活,但並不表示人要把生活過得很藝術,而是從生活細節中觀察到不同的美,並跟藝術建立關係:「如果我們對於生活有一點內在追求的話,那你在生活裡面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什麼應該放在生活裡,這就是藝術。藝術絕對來自於生活,而不是生活需要藝術來添加。」

 

不論是親身遊歷世界各地並從中體驗不同的文化,或悠遊於書海;姚謙認為我們的生活明顯呈現一個人的想法及人生態度,且反映我們的閱讀思考,這不只關乎審美品味而已,如何過生活並反思自己之於世界的關係是他認為每個人都需深入思考的兩件事。姚謙的收藏哲學其實跟時間緊密相連。藝術所承載的「過去」復刻在藝術品上,「當下」則因收藏而被創造,而其「未來」取決你怎麼跟作品相處。通過藝術家的眼睛,姚謙認為自己能看到一個比他想像更豐富且更為立體的世界。

 

 

參考資料
姚謙,《一個人的收藏》,2015年,時報出版。
筆者與姚謙的訪談逐字稿,2019年12月。
姚謙訪談,一条YIT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901067593412329
〈姚謙:收藏得跟自己的閱讀有關,藝術就是最好的穿越〉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lnor4v9.html
圖片提供:姚謙

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 This field i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nd should be left unchanged.

閱讀前期電子報